上海这17个地名太难读了,据说只有3% 的人全读对!

上海这17个地名太难读了,据说只有3% 的人全读对!

古猗(yī)园位于嘉定区南翔镇,始建于明嘉靖年间,原名“猗园”,取自《诗经》中“绿竹猗猗”一句。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,更名“古猗园”,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。

BTW,古猗园经常写错成古漪园,注意哦,这是别字。

黄陂南路

上海很多地名都是取自全国各省市,黄陂(pí)南路也不例外,黄陂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市辖区。

一号线有个黄陂南路站,可千万别在地铁上嚷嚷“黄pō南路”哦。

会稽路

会稽路在黄浦区,是位于西藏路与人民路之间的一条小马路。上海人中有不少是绍兴人移民的后裔,但这个字也许不(huì)认(niàn)识(cuò)。会(kuài)稽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地方,那里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会稽山。所以,会稽路念kuài稽路,而不是huì稽路。

莘庄

自从地铁一号线通到了莘庄,把莘(xīn)庄错念成shēn庄的人就大为减少了。

不过,莘莘(shēn)学子们,如果你去山东莘县,这里的莘,还是念为shēn哦。

颛桥

颛(zhuān)桥镇,位于闵行区中部偏南。过去是属于比较偏远的地方,不过现在,颛桥地区的房价也已经达到48000元/m⊃2;了!

泖港镇

泖(mǎo)是水面平静的小湖的意思,泖港镇在松江区,这里还有个桑葚种植采摘基地。

有没有发现松江念不来的地名特别多?只能说...果然是上海之根...

蕰藻浜

蕰(wēn)藻浜是上海市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,它西起嘉定区安亭镇以东的吴淞江,向东经宝山区,于吴淞口处注入黄浦江,全长38公里。

别小看蕰藻浜,这是上海现存除了长江、黄浦江以外为数不多可以通航百吨级货船的河道之一,是蕰川公路的起点。

番禺路

番禺路是上海一条知名的,颇有异国风情的知名马路。但是很多人对他的读法有点纠结——到底是读fān还是读pān?

现在要告诉你——是读pān!顺便说下,番禺是广州的一个下辖区,历史悠久。

堡镇

堡(bǔ)镇位于崇明岛上。堡镇的原意,指的是城墙比较比较低矮的小城镇。当地人都知道它的正确读法,不过其它地方的人,估计就只能说666了。

八 埭 头

“八埭(dài)头”——这是一个只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杨浦人才知晓的地名。作为平凉西块的代名词,这里曾是最具上海老弄堂风情的旧时里弄之一,更一度繁华至有“杨浦南京路”的称号。

埭,在沪语里的意思是“排”。19世纪末、20世纪初,杨树浦工业兴起。1908年,天主教会在通北路上,造了八排两层砖木结构的房子,供职员和工人居住,“八埭头”由此得名。

牯岭路

牯岭读作gǔ lǐng,牯岭路位于黄浦区,与南京路只有一街之隔。对了,牯岭也是一个地名,位于江西九江。

柘林镇

柘(zhè)林镇位于奉贤区西南部,这是一个老镇,这里的柘林古文化遗址,是良渚文化的遗址,距今约有四五千年。

五厍

很多人看过五厍(shè)的菊花展,却说成是五库的菊花展。真是搞笑啊!

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记载,早在公元265年,有个名叫吾彦的做官人故居在这里,因为他姓吾,所以他居住的房屋就叫“吾舍”。“五厍”就是由“吾舍”谐音而得名。

由此可见,五厍这个地方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!

北翟路

误标为北zhái路的路牌

很多人都对北翟路的读法有很多的疑惑。网上有很多人询问,甚至于路牌上的拼音还标错了。上海有关部门还专门解释:此处“北翟”的翟应该念“dí”,不念zhái。

钱圩

钱圩(xū)位于上海西南的东海之滨,杭州湾跨海大桥入口处。处于长三角交通枢纽地位,是上海连接浙江的主要门户。

五滧乡

五滧(yáo)是崇明以前的一个乡,现在已经并入了堡镇。

横沔

横沔(miǎn)是浦东南汇的一个老镇,因横沔港而闻名,后来并入了康桥镇。

怎么样

这些地名你念对几个?

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合作伙伴